Perspective

Perspective

最后的圣人——王阳明

gh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说,继承前人思想提出 “心学” 概念。

关于王阳明这个人,大家肯定会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毕竟人家怎么说也是与孔子,孟子,朱子等那一帮人并列的圣人,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位圣人。要知道,圣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能臣(此处只指有能力有算不上奸臣的人)年年有,奸臣也挺多,皇帝一到几十年不等换一个。可圣人,那可是几百年都不见得有一个。堪称人类界的大熊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

1472 年,王阳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很是不错。因此,他从小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熟读圣贤之书。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读圣贤书的小伙子也将成为圣贤,著书立说,受万人敬仰,让别人去读他写的圣贤之书。

我们都知道,所谓名人,即是在某一方面能受到社会上很大关注的人,但其他方面做的到底好不好我们不知道。而牛人,他们总是不拘泥于一条路,往往喜欢走出多条不同的道路。没准人家今年学个小提琴,明年去学魔术,后年就跑到蓝翔去进修挖掘机专业。几年之后...... 人家直接表演一个用挖掘机来拉小提琴的魔术。

牛人就是这样。我们的王守仁先生自然也是不甘人后,从小便与众不同。当同龄人在诵读圣贤书时,他却在告诉父亲王华说他想成为圣贤。这可给他爹吓得直接打了他一顿,大概就是小小年纪不学好,整天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但王守仁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毅力,通俗来说就是有着一股劲。曾经的他为了探究朱圣人朱熹所言的 “格物致知” 到底是怎么格的,格的什么物,格完之后又能收获什么。他选择从院中的竹子入手,必经人家说理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他办理条板凳就在那儿格,格了几天什么也没格出来,还把自己格病了。他的父亲也因此十分担心。为啥?就因为这!

王守仁本名王云,据说他知道五岁还不会说话,这可把王氏一家子急的啊遍访名医,却无法弄清其中缘由。后来有个道士前来,提议把 “云” 字改为 “守仁”。说来也巧,改完名之后不久王守仁就能口齿伶俐地说话了。

王守仁同时也热爱骑射,就跟明武宗朱厚照一样。关键在此方面他的造诣依旧不浅。曾经有位武将看他不顺眼,想羞辱他一顿却又找不到把柄,想来想去就只能想出一条馊主意,请王大人在将士面前展示射箭。王守仁在那时又不是武将,还常年患有肺病,身体可以称得上瘦弱。但王守仁是什么人啊,从小立志报国的他精通骑射,这都会了,又岂会被区区射箭难住。他拉弓,搭箭,瞄准,放箭。重复三次,三箭全部命中靶心,军中沉默过后一片喝彩。

但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读书又为了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得到头上那顶乌纱帽。可名人是出名了,但仕途就说不准了。像李白,杜甫等人名气与仕途简直是成反比的。再来看王守仁,人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还荣封 “新建伯”,就这两个就足以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季度万分。此外,他的成就可不止在仕途与学问上。看看人家宁王,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效仿朱棣,起兵叛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九五之尊。可刚奇兵就遇上了王阳明,他先是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宁王的追捕,又靠着精湛的画大饼技术迅速拉起一支军队(质量无法保证,但气势上足够了)。至于画的什么大饼?我相信无非就是平叛之后重重有赏。国家大义那种东西往后靠靠,要靠这玩意大概率拉不到几个人。就这样,靠着这支杂牌军,他是如何平叛的呢?答:知行合一。实际上就是玩阴的。兵力不如你,后期不如你,士气也不如你,怎么办?没事儿,王大人玩阴的。你哪里弱我往哪里打,我哪里强就用那里打。整天就是偷袭,甚至还发假告示假公文,搞的对面那叫一个人心惶惶。啥?你说这样不讲武德?可是对面是叛贼诶,连 “德” 都不要了,自己再讲武德就有些弱智了。

至于平叛之后的事在上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嘉靖二年(1523)三年一度的会试举行。令人诧异的是,最后一场的策论题竟然是让考生对心学做出评价,这一举动无疑惹怒了众多王门学子,因为当时的正统学说是程朱理学,“心学” 在那些迂腐的官员当中不过是旁门左道,甚至是异端邪说,极有可能造就社会不稳定因素(说你呢何心隐)。考试中有一位叫王珊的王门学子直接掷笔而去,许多人都为他的行为感到惋惜,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却这样白白浪费。但他却认为如果做官要昧着良心批判师门,那这官不当也罢!另外,你猜王守仁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他对此感到高兴。因为这样意味着心学开始逐渐被人熟知,不再只流传于王门之间。这样看来出题的人反而帮他无偿且大范围地宣传了一波心学。

嘉靖六年(1527)六月。朝廷任命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总制军务,前往广西平叛。本来这又是一次留下一段佳话的绝佳机会,可王守仁却以身体不适来推脱。但朝廷不管,说让你去就让你去,再次传诏。这下王守仁就推脱不了了,准备好后就出发前往广西。可你猜怎么着?当地叛乱的人其中两个一听来的人是王守仁,当即决定投降,剩下的人也逃进深山老林里。看看,名气大了就是好使,连解决事都不用那么麻烦。

王圣人的心学不仅在国内有巨大影响(徐阶也是王门的人),在漂洋过海后更是被众多国家所推崇。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在击败俄国海军后亮出一个腰牌 “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 即指王阳明。清朝末期,西方统治着踏上这片他们认为腐朽落后的土地上时,仍会惊叹于这如此先进的思想。

王阳明的学说能够跨越国界,经历各种磨难后被另一种文化体系的人接纳并认可,足以说明心学的可贵与强大生命力。这不仅是王阳明留下的极为珍贵的精神宝藏,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更使其无愧于圣人之称。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